页游网 - 大皇帝专区 king.yeyou.com
大皇帝 > 三国杂谈 > 漫画三国故事(连载1)

漫画三国故事(连载1)

2015-04-23 09:52:13作者:gz4909 手机订阅 我要评论()
导读: 近年来,有关三国“那些事儿”已经炒得很滥俗,但感觉该说的说了,该没说的还是没说.众所周知,《三国演义》不过是“借古人故事,浇胸中块垒”的小说家言,作者为达宣传正统目的,对书中有名有姓的历史人物进行全方位的异化,其歪曲史实,手法无所不用其极。


   **王朝的正统观念,严重影响着前人对三国时代历史人物事件的评价,同时影响着后世读者对三国时代人物事件的认知。一万年谁著史,三分国话兴亡。为此,本篇作者不揣浅薄,在当前有关三国题材作品已经多到令人生厌的情况下,仍从历史大视野的角度,以连环漫画的形式,力求为读者演绎三国时代天下兴亡顺理成章的故事。
  
  ■上篇 三大战役
  一、赤壁大战
   曹操赤壁大败,原因是由于态度骄狂,此说几成定论。其实,在血肉横飞的战场上,交战双方得失胜负,常常只在呼吸之间。偶发事件足以致命,发生在三国时代的赤壁大战,也是如此。
  二、官渡决战
   袁曹官渡决战是一场最易为后人误读的战役。两军阵前对峙长达半年之际,曹操火烧乌巢粮营,何以立致袁军10万人马倾刻瓦解?本章论证:其时断粮的不是曹军,而是袁军。
  三、夷陵之战
   吴蜀夷陵大战,《三国演义》竟说刘备拥军75万,乃是一个夸张到可笑的数字,其时刘备集团在任何方面均无优势,孤注一掷,失败是必然的。在关键时刻,诸葛亮其人所持的暧昧态度,连千年之后的清朝皇帝,对诸葛亮的人格表现也曾提出质疑。尤应引起注意的是,诸葛亮投刘备之初,以其事功均列班末,何以短短十数年间竟跃升托孤重臣?此人的从政手腕,实不容小觑。
  
  ■中篇 乱世枭雄
  一、与虎谋皮
   赤壁大战之后,共同的敌人被打退,孙刘两家的矛盾立即凸现出来。刘备向孙权“借”荆州以立足,并企图以此为北伐中原的跳板,无异与虎谋皮。荆州得而复失势在必然,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战略决策,即从南北两方面夹击曹魏的构想,若不能在西图巴蜀的同时,消灭东吴,就永远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幻想。
  二、鹊巢鸠占
   荆州既失,关羽败死,刘备集团走投无路,入川抢地盘已是唯一选择。汉朝时州牧辖区非同列国封疆,并不是一家私产,只要实力具备,任何人都可自领州牧,是以刘备取益袭璋,鹊巢鸠占,并不存在什么 “仁义” 有亏的问题。
  三、螳螂捕蝉
   三国局面得以长期存在的重要原因,乃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任何两方势力失衡,必为第三方所不能容。曹操进军川蜀,对于统一天下的大业是何等关键的临门一脚!何以曹氏反而引军急退,导致汉中得而复失?是明知事不可为,知难而退,还是另有原因?千载疑问,本章另有诠释。
  
  四、鹬蚌相争
   魏蜀吴三国纷争,最后以三方归晋结束,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前人花大气力宣扬正统,天下最后竟由“司马渔翁”所得,虽然大失所望,也是无可奈何。
  
  ■下篇 千秋功罪
  一、鼎足玄机
   决定历史潮流前进方向的,不是航船,更不是浪花,而是河床;无论多么英明的船长,都不能把历史的航船驶到岸上去。蜀、吴二国得以抗衡曹魏而长期存在,决不是某一次或几次战役的胜败所能决定和形成的。长江中下游流域(四川盆地和江南地区)与黄河流域地区经济力量的对比消长,乃是长达90年天下分合兴亡的根本原因。
  二、仁者爱人
   汝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在三国时代诸人物当中,曹操其人的雄才大略,“雄才”尤在“大略”之上。曹操真正的优势不在武略,而在文采,“叹世道之乱坏,哀民生之多艰”,曹操其人其文,苍凉大器,旷古烁今,实堪彪秉千秋,而永垂不朽。
  三、指鹿为马
   刘备早年从塞外南下闯荡江湖,二十余年间历经战阵,几乎百战百败,其地盘从何得之?其令名从何而来?古人“艺术包装”手段,实在不可小视。《三国演义》从滥俗以至恶俗,于此可见一斑。
  四、三马食曹(槽
   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稻草。与曹操父子一样,司马懿父子的事迹亦被后人站在 “正统”立场上加以妖魔化,其实司马懿其人文武兼备,曾为曹氏祖孙三代所倚重。曹氏以魏代汉,挽大厦之将倾;司马氏以晋代魏,一统江山,不过是历史走马灯换个画面而已,何以20余年后,天下复又大乱,乃至祸延399年之久?本章从历史大视野的角度,为读者提供全新的解读。
  

































待续……………………

【编辑:gz4909】

此文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17173.com)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