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游网 - 大皇帝专区 king.yeyou.com
大皇帝 > 三国杂谈 > 【大话三国】三国历史人物之曹操刘备吕布董卓的环中环

【大话三国】三国历史人物之曹操刘备吕布董卓的环中环

2015-09-14 09:27:45作者:佚名 手机订阅 我要评论()
导读: 《三国演义》中,曹操与刘备究竟是不是—**—保皇的关系?不是。法与儒只是表面手段,实际他们部心存“异志”。曹操是先拟传矫诏,后挟持天子;刘备是先违规吸收外姓兄弟,后放弃宗亲刘协诏封的左将军、宜城亭侯等官爵,另作他图。

    那么,罗贯中为什么要对两位篡逆者大书特书,还通过曹操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因为东汉天数已尽,理应改朝或换代,而曹、刘又是最先将个人志向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的人;最先实施破旧立新同步战略的人;最先在激进与保守之间探索第三种解决方案的人。二人共同组成了“三国”初期最高效的双轨制**。且看他俩最初是如何巧借董卓、吕布等人掘得第一桶金的。
    曹操的大连环计
    喜欢《三国演义》的人,大都对曹操刺董未遂报以遗憾或揶揄,对王允所献的连环计则赞不绝口。实际上,王允哪堪与曹操相比,他只不过是曹操大连环计中的一个小环节而已。
    先来作两个假设一是假如曹操不去刺董卓会怎样?毫无疑问,继续默默无闻做他的骁骑校尉;二是假如曹操行刺成功会怎样?只会是合身为王允、李俺、郭汜、袁绍等人清了君侧、做了嫁衣。显然,这两种结果都不是“有权谋、多机变”以及“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想要的。而他行刺献刀后的实际收益如何呢?赚得盆满钵满:向下,讨好了民众,得以迅速笼络一帮人马;向上,挑起了**忠、逆两派狗咬狗。在曹操刺董之前,董卓抓不到“保皇派”领袖王允的辫子,王允则惧于董卓的淫威,只敢躲在家里低声抽泣,所以二人暂时相安无事。然而,当董卓调查到曹操行刺的宅刀借自王允时,二人就反目了。七宝刀之于曹操的用途就如同貂蝉之于王允。
    曹操刺董献刀
    尽管此前越骑校尉伍孚行刺失败,尸骨未寒,但在绝火多数人看来,对付权勇俱备、形影不离的董吕父子还是只仃行刺一条路。曹操猜度到这种公众心理,便在王允的寿宴上自告奋勇提出愿借七宝刀,再干一场。王允顿时被曹操的慷慨陈词折服,以为天降神侠,于是就毫不犹豫取刀相助了。
    但接下来,曹操却全然没有了刺客最起码的果敢和献身精神,动作变得怯懦而又暧昧,白白错过了董卓“倒身而卧,转面向内”的动态时机,直待董卓卧定,能从“衣镜”中反观到外人时,他才掣出宝刀。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刺客竟然做不到比董卓倒身、转面的动作更快?难道经常出入相府的校尉不知道董卓床上装有“观后镜”?而且即便抽刀时被发现,也还是有时间大臂带动小臂,手起刀落,何必迫不及待下跪献刀呢?
    对此,曹操向陈宫的解释是:“今事不成乃天意也!”但是除了彼时彼刻的陈宫,谁还会相信制天命而为之的曹操的辞典里有“天意”?只会是“我故意”!从这个视角看,曹操的演技堪称精湛:笫一步,让董卓稍起疑心。由于董卓从镜中看到了他拔刀的全部过程,所以即便生疑也不至于太起急。第二步,让董卓暂时打消疑虑。曹操知道董卓生性贪婪,所以借来了一口著名的七宝刀,虔诚相献,令其无法拒绝。第三步,让董卓认定他就是行刺。曹操离开相府后,故作心虚,仓皇逃跑,董卓这才决定全国通缉。曹操虽败犹荣,一夜成名。
    与此同时,王允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差点被曹操气死。他心想,求人不如求已,便放弃暗杀的单边思维,背水一战策划起美人计、连环计来。
    曹操后来对陈宫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明骂董卓,暗中一定也包括王允。只是曹操没有过多地自我陶醉,旋即趁热打铁,高扬“忠义”、“讨董”的大旗招兵买马。曹操是野心家,更是实干家,他够资格“通吃”。
    曹操不杀董卓的原因
    仅仅以贪生怕死或两面三刀来评价曹操是肤浅的,他刺董献刀的行为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思想创新。
    首先,曹操希望改进解决矛盾的方式,变急图为徐图。残酷的现实告诉曹操,杀一个董卓不难,难的是还有无数个董卓起来,欲速则不达。董卓就是得势于宫廷厮杀,他身后更有李、郭、张、樊群狼觊觎。很明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国家危机,须当有一批德才兼桥的新锐整体取代**的陈腐派系,但新人的成长和旧势力的垮台都需要时间。曹操改行刺为离间,便是将破旧与立新的矛盾引向了渐进的良性的更迭周期。
    其次,曹操希望在儒、法之间寻找新的哲学理念。在很多人眼里,曹操是典型的法家,其实不然。如果他是纯法家,就混不进王允的圈子,也不会想到借刺董表忠心。当然,他更不是纯儒家,不会真为王允卖命。在曹操看来,国家仅仪依靠**左、右两派争斗已经没有出路了,必须以下反上,以民反官,于是他就来了个借儒家之名,行法家之实。这一做法虽然仍旧偏于激进,算不上正宗的“儒法混”,但却很适于摧毁死而不僵的**。
    最后,曹操希望改变“英雄”的价值观,变追求虚名小利为实名火利,变追求短期效应为长期利益。作为一名刺客,不管行刺成功还是失败身亡,都只能得到一时的赞誉,转瞬即逝。伍孚得到的就是一首小诗:“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曹操却得到了一支令李催、郭汜等奸党闻风丧胆的军队。随着曹操思维的转变,三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暗杀无一成功,离间无一失败,甚至还发展出了反离间计。
    虽说曹操瞧不起王允,但他还是相信,只要交上锋,重“智”的王允必能战胜重“勇”的董卓。所以他就放心地将灭董的任务转交给王允去办了。王允确实留有一手,硬刀不灵用软刀,亮出了美女貂蝉。
    貂蝉、王允的成功就是曹操的成功,而王允被逼跳楼则是曹操更大的成功。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曹操却没能战胜自己。自从完成刺董献刀的惊险一跃之后,他原本多疑的性格就变得更加神经质了,不但在逃跑途中失手杀了吕伯奢全家,还失口向陈宫暴露了“宁教我负天下人”的凶残本性,致使刚从董卓那里得来的“忠义”之名大打折扣。不过,他放过救命恩人陈宫,说明他当时还不是“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人”的纯法家。
    刘备的预设连环套
    为什么《三国演义》第一回刘备出现在曹操之前?“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刘备在曹操之前就开始着手谋划连环计了。曹操是意欲改朝换姓,所以他采用了立竿见影的天时连环计。刘备意在仿效刘秀,从逆贼手中反夺天下,所以他采用了后发制人和连环计。
    虽然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人和计谋也存在投入、产出周期长的不足,往往准备在前,收获在后。刘备很有眼光,也很有耐心,他早早便吸取高祖的经验教训,以楚霸王项羽为假想敌,结拜了能挑战未来任何勇将的关、张兄弟。随着事态的发展,刘备意识到这个对手就是吕布——一块曹操暂时还啃不动的硬骨头。当然,他也不想亲手杀死吕布,就像曹操不想刺死董卓一样。

【编辑: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