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三国】刘备为何难成大业
刘备论做人几乎无可挑剔。虽然后世有诸多批评,但大多是捕风捉影。细观史书可以发现,凡是和刘备接触过的人,即使是自己的政敌,对刘备的评价几乎都是褒大于贬,最有名的是曹操。当时曹操已经称霸一方,而刘备只是寄人篱下,曹操却和刘备“入则同席,出则同辇”,称其为当世之英雄。甚至是在谋士建议杀掉“久之必不为人下”的刘备时,曹操却表现出了犹豫。可见刘备做人功夫确实很有一套。那么如此英雄为什么没有实现一统天下的夙愿呢?
这里面有很多外部因素,比如对手强大,蜀地偏远等等。但刘备自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略能力缺乏。作为最高领导,可以不是打仗的高手,也可以不是理财的行家,但有两点是必须的,一是要会用人,这一点刘备可以说极其出色;还有一点就是要有战略眼光,这可以说是刘备的致命伤。
刘备的战略能力缺乏主要反映在两点:
第一:起兵之初,长时间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根据地”,在诸侯混战的年代,一个稳定的地盘就意味着稳定的兵源和粮草,由点到面,步步为营,方能纵横天下,而刘备基本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犯了流寇主义的错误,结果经营了十几年,从人员上看,身边出了关、张、赵、糜竺等一般旧部以外,没有任何重大人员补充,从地盘看,可以说没有立锥之地,只能寄居在刘表的荆州仰人鼻息。中间刘备曾短暂经营徐州,但徐州是四战之地,周围强手众多,以刘备的兵力根本无法立足,结果一个吕布就把刘备赶出了徐州。这个问题直到诸葛亮隆中定计才解决,但当时大局基本已定,只剩下偏远的蜀地可以安身,失去了最重要的战略机遇。
第二:蜀汉建立以后,刘备实力大增,但这时刘备并没有明确的战略思路,表面上是联和孙权征伐曹操,但实际上孙刘联盟并不巩固,在东吴频繁的外交活动下,刘备并未给予充分的重视,更未采取任何实际性的行动,在关羽孤军出征的情况下,刘备一没有重要的军事配合,二没有巩固孙刘联盟,最后致使关羽腹背受敌,力不能支,失去了重要的军事支撑。在这之后,反而大举进攻东吴,这里面有一定的感情因素,但从战略的角度,刘备此举也很可能暗含消灭孙权,意图先弱后强,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有此考虑,则是重大的战略的失误,因为蜀汉和东吴实力在伯仲之间,况且孙权亦是一时英杰,几代人经营江东,又有长江之险,当时曹操几十万大军都曾折戟于此,以蜀汉的能力很难成功,如若失败,就会大伤元气,不但统一天下难以实现,就连退保蜀地也会力不能支。可以说,这是一次巨大的军事冒险,而这个冒险的失败是刘备的实力无法承受的。果然,伐吴以失败告终,刘备自己也病故白帝城,给自己的儿子和诸葛亮剩下了一个烂摊子。
刘备最后告诫自己的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可以说这是他自己一生成功的秘诀,但是他自己却在关键时候犯了大错,将几十年积累起来的小善,一朝丧失大半,这个也应该和自己的儿子说说啊。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