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游网 - 大皇帝专区 king.yeyou.com
大皇帝 > 三国杂谈 > 【大话三国】假设孙策周瑜不英年早逝又会发生什么(上)

【大话三国】假设孙策周瑜不英年早逝又会发生什么(上)

2016-05-10 19:20:27作者:刘仁煌 手机订阅 我要评论()
导读: 众所周知,周瑜和孙策是对好基友,关系好到同时迎娶了风华绝代的姐妹花大小乔。可惜天妒英才,两人均不长寿。

    众所周知,周瑜和孙策是对好基友,关系好到同时迎娶了风华绝代的姐妹花大小乔。可惜天妒英才,两人均不长寿。

    那么,如果他们没有这么早的离世,我们的历史会不会不一样了呢?

    要想正确地分析出最终这种假设最终的结局,我认为必须要了解清楚以下情况:

    孙策其人如何,周瑜其人如何,孙策与曹操的关系,孙策与袁术的关系,孙策与刘表的关系,孙策统治下的东吴与当时其他割据者的关系。

    下面我就以上六点分别论述

    一、孙策其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在叁国时代的乱世群英当中,少年英雄孙策横空出世!曹操曾对刘备说过:“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这句话实在是有点片面。

    曹操是在孙坚死后没多长时间说这番话的,也许是因为曹操对未及弱冠的孙策缺乏了解,还把他当小孩看,故此忽略了这位一代骄雄。

    实际上,在某些方面,孙策做得比曹、刘更好,而直到后来,曹操发出“狮儿难与争锋”的慨叹时才意识到这一点。

    叁国演义里的曹操曾说过:“孙策籍父之名,非英雄也。”到现在也有些人认为孙策是靠老子留下的基业成事,然而事实上,孙坚连一块立锥之地都没有给他留下。

    读过《叁国志》的人都应该知道:孙家属于地方望族,事业上依附于袁术,在天下初乱时,不太可能象世家豪族一样,有一份根深蒂固的属于自己的基业。

    事实也是如此,孙坚身死襄阳之时,全家老小都在寿春,置于袁术的“保护”之下,而孙坚余众旧部又俱被袁术收编,孙策及孙家男女老幼寄人篱下,真是一无所有。

    当时孙策全家身处乱世,四周强敌环伺,又有袁术这样的“前辈”趁火打劫,欺负孙家的孤儿寡母,处境的确是非常悲惨可怜。

    或许真如罗曼罗兰所说:逆境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而对于强者则是成功的垫脚石。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孙家极有可能就潦倒败落了,但是孙策硬是在这种困境下白手起家,最终雄据江东六郡八十一州,创建了东吴的基业。

    十七岁啊,当我们还在上中学高二年级,天真烂漫地享受着无忧无虑的学生生活时,孙策却已经担负起报仇雪恨、重振家邦的千钧重担,而且最终获得的巨大成功,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孙策能力挽狂澜,把孙家从倾覆崩溃的边缘拉回并重新登上事业的高峰呢?在下查阅了一些史料和专家论述,以为主要有下面几点:

    1

    仁德四布,贤名远播

    刘备临终前曾对两个儿子说:“唯贤唯德,可以服人”,这句话的意思是:能使别人臣服于己的,不是别的,是贤,是德。而孙策恰恰在这两方面作得非常好。

    孙坚遇害后,全家陷于悲痛和绝望之中,值此危难之时,孙策首先表现出仁孝之心,不仅把父亲的棺柩运回江南,安葬在曲阿,而且妥善地安置了母亲与叁个弟弟(托给江都张绂)。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道德竟然如此高尚,实在令人钦佩。仅凭这一仁孝之举就足以服人。

    到后来孙策从寿春起兵,兵至江南,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因此深受人民欢迎,人们不叫他孙将军,而亲切地称他“孙郎”。一个人能贤德至此,安能不成就大事?

    2

    广交天下,重信守义

    孙策举止俊雅得体,有着非凡的英雄气度,他言谈幽默风趣,即便在最艰苦卓绝的情况下仍然谈笑风生,更兼待人谦和,擅于广交天下豪杰,十七岁时就已经交结知名之士,在江淮间卓有声誉。

    所有这些个人魅力使他成为众望所归的领袖。举个例子:他最初创业从寿春出发时,起初跟随他的宾客有几百名,等走完叁百里路程到达历阳时,队伍已经由于沿途有人不断参加,最后竟然多达五六千人!

    参加的人大多是被孙策的英雄气概所吸引的,他们愿意跟随他,帮助他成就一番事业。而他每每仗义疏财,而且不论贵贱,一律以诚相待。

    对于饱受宦官和董卓暴政欺压的士人阶层,孙策为他们带来了仁政治国的福音,对于饱受饥寒困苦的下层百姓,孙策为他们带来了安居乐业的希望。

    3

    骁勇善战,擅于用兵

    孙策勇武骠悍,战术简练实用,常常能准确地洞察到战场的形势,并寻敌弱点,各个击破。加之其继承了父亲孙坚爱兵如子的光荣传统,每次征战均亲冒矢石,身先士卒,军士们愿意为他拼效死力。

    故此攻无不取,战无不胜。历史上孙策几乎没有打过一次败仗,是真正的常胜将军。

    4

    仪表非凡,予人好感

    袁术就曾有“使术有子如孙朗,死复何恨?”的慨叹。《叁国志》里也说“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

    5

    出身名门

    孙策将门之后,其父孙坚是当时有名的地方豪强,中央政府任命的世袭王侯和地方长官,古人的门第观念很强,“老子英雄儿好汉”的观念还是很根深蒂固的。

    老主人的儿子是小主人,老奴才的儿子是小奴才,在这一点上孙策可以说是籍父之名,振臂一唿,必有所应。

    但仅凭借父名是远远不够的,例如像程普、黄盖等老将,是不喜欢低头侍候十七八岁的长官的人,而孙策却颇有办法叫这些老前辈们心甘情愿、服服帖帖。

    关键还是要凭自己的人格魅力,把父亲的朋友变成自己的朋友,把父亲的部属变成自己的部属,这是他身上所特有的常人不及的地方。

    这就是当时孙策的风采,以此而论,孙策真旷世之英主也,是真正能成大业的英雄。

    二、周瑜其人

    周瑜,扬州庐江郡舒县人。其叔祖父周景和叔叔周忠均作过汉朝的太尉,父亲周异是洛阳县的县令,叔父周尚是丹阳县的太守,从小便是世家子弟。

    孙坚奉诏征讨董卓之时,把家眷搬到舒县,安顿到他的好友周异家中,周瑜与孙策同年,小一个月,二人很快便成了总角之交(即北京人常说的“发小”)。

    在当时,周瑜的家境要比孙策的家境富裕得多。周家是土著,而孙家是寄寓之民。周瑜好客,爱朋友,生性慷慨,征得长辈的同意后,就把城南的大房子让给孙策全家住。

    周瑜对孙策“升堂拜母”,二人遂以兄弟之礼相待。后孙策渡江进攻刘繇时,周瑜奉叔父周尚之命,带部队和粮草接济他,孙策在江东站稳了以后,周瑜放弃了他在居巢县太守的地位,于建安叁年来到吴郡曲阿投奔孙策。

    此时,他与孙策都是二十四岁,二人都是翩翩少年,老百姓在背后称唿孙策为孙郎,称唿周瑜为周郎。后二人在皖城遇到乔老太爷和两位美丽的乔小姐——大乔、小乔,孙策娶了大乔,周瑜娶了小乔,孙、周二人的关系更亲近了一步。“

    周瑜才干出众,文武双全,治军精严,善于临阵决机,指挥作战。赤壁之战火烧乌林追歼曹军的军事计划出自周瑜,赤壁鏊兵孙刘联军以弱胜强,大破曹兵,周瑜当属首功,由此可见其在军事韬略上的造诣,周瑜实为叁国时期难得的一代儒将。

    周瑜为人光明磊落,坦诚待人,而且十分爱才,周瑜把老前辈程普都感动得说出”与公谨交,如饮醇醪,不觉自醉“。可见,周瑜雅量高致,用兵如神,运筹帏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实为当时世所罕及的帅才。

    三、孙策与袁术的关系

    袁术是孙坚的上级兼患难朋友,也可算得是共讨董卓的战友,孙坚之死,也是为了替袁术打刘表而死。

    不料这袁术于孙坚尸骨未寒之时,强迫孙坚的夫人、孙策的母亲吴氏,交出孙坚在洛阳宫殿废墟中捡到的秦、汉两朝的传国玉玺,并吞并了孙坚留下的一千多兵士与军官,还无视孙策的存在,把孙坚豫州剌史的官衔给了别人(给了孙坚侄子孙贲)真是令人齿冷的小人行径。

    然而此后袁术非但不加以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愚弄、利用孙策。他每每向孙策许诺只要帮他打胜仗就给予相应的官职,孙策是真的替他卖命打仗,每战必克,但袁术没有一次不食言,并把许诺给孙策的官职送给了自己的亲信。

    袁术的所做所为大大伤害了孙策,孙策决心离开袁术,与他分道扬镳。的确,和袁术这种人搅在一起,不仅搅不出什么名堂,而且迟早一定失败,同归于尽。

    正赶上孙策的舅父吴景和从兄孙贲被刘繇迫逐。景、贲败退历阳。刘繇派遣兵将屯驻当利口,抗距袁术。于是孙策便请求袁术答应他帮助吴景等平定江东。

    袁术以为这一次仍然可以把孙策当小孩子利用,便答应下来。孙策终于离开了袁术,兵发江南。袁术接到很多孙策在江南势如破竹的报告,欢喜了好几阵子,没想到自己刚刚僭号称帝,孙策就派人送来一封长信,劝他”改过“,否则就绝交。

    《叁国志》中记载:”时袁术僭号,策以书责而绝之。曹公表策为讨逆将军,封为吴侯。“袁术气得半死,怎么改过?他不改过,孙策就不客气,对他翻脸、绝交。

    可见当时孙策对于袁术是仇视、敌对的关系。论公论私,孙策都应”誓讨灭之而后快“的。


【编辑:刘仁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