页游网 - 大皇帝专区 king.yeyou.com
大皇帝 > 三国杂谈 > 【大话三国】《三国》:中日两国共同的精神世界

【大话三国】《三国》:中日两国共同的精神世界

2015-10-02 18:27:40作者:佚名 手机订阅 我要评论()
导读: 陈寿撰写的《三国志》何时传入日本现在已经无从考证。从现存的日本史料来看,至少在公元760年(日本纪年天平宝字四年)成书的《藤氏家传·大织冠传》中可以看到当时的贵族社会评点独裁者苏我入鹿的政治就如同“董卓的横暴”的记载。

    同年,当时的淳仁天皇派遣了他的六位舍人到大宰府向当时的大学者也是著名的遣唐使,陪同鉴真大和尚一同渡海来日的右大臣吉备真备学习“诸葛亮八阵”“孙子九地”等军事技术,由此可见在当时的日本,《三国志》中的人物董卓作为一个反派人物和诸葛亮作为杰出的军事家已经在日本的贵族社会中深入人心。

    在这个年代,中国的典章文物、文化如同潮水一般地流入,日本作为远东的新兴国家就像东方的太阳一样在海平线上蓬勃升起,沿用至今的正式国名“日本”也是这个时期确定下来的。随后的五百多年,日本社会在繁荣和战乱交替、经济的沉浮、皇权与武士专权的博弈之中仍然坚持从中国文化中吸收营养,日本的知识阶层的精神世界可以说和中国士大夫不无一样。他们背诵《论语》,讲读唐诗,吟唱宋词,挥毫临写王右军欧阳询,打坐喝茶钻研禅宗,鞠躬行礼、峨冠博带蔚为风气,仿效中国文化的流行是当时最酷的时尚,唐土中原永远是日本人心目中的天朝大国。

    到了14世纪末叶,一部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文学作品《太平记》问世,书中以日本南北朝时代为舞台描绘了从1318年到1368年之间大约五十年间天皇和武士之间殊死搏斗的历史故事,在其中的第二十卷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割据一方的武士大名新田义贞梦见自己化身为大蛇,醒来后认为是个吉兆,很高兴。但是部下斋藤七郎入道私下觉得大蛇和卧龙先生诸葛孔明的奋斗以及壮志未酬的事迹映照,认为是不祥之兆,预感了新田义贞在灯明寺旁的战死。在这个故事中,还说到了在曹操和刘备都在世的时候就发生了五丈原的大仗这样和史实以及《三国演义》不同的描述,对孔明初出茅庐的描绘也绘声绘色,可以说这部作品是日本人演绎三国故事的最初尝试。

    至于明代罗贯中著作的《三国演义》究竟是何时传入日本的,也同样无从考证。在德川家康在江户也就是现在的东京建立了幕府之后,有关《三国演义》的诗歌著述开始散见于各种著录,例如德川家康的文胆林罗山在1604年(日本纪年庆长九年)的日记中说读完了《三国演义》。在1616年(日本纪年元和二年),根据德川家康的遗言,把存放在骏府(现在的静冈县)的文库中转移到水户藩和尾张藩的书籍之中就有《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的日文版《通俗三国志》的翻译出版是在1689年(日本元禄二年)到1692年(日本元禄五年之间),这是日本历史上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小说,也是继满文版之后的第二种中文以外的版本,此后还多次再版。浮世绘大家葛饰北斋的大弟子葛饰戴斗在1836年(日本天保七年)到1841年(天保十二年)之间以锦绘插图装饰了池田东雏亭编篡的《绘本通俗三国志》,博得了市民社会的热烈欢迎。明治维新以后,文豪幸田露伴等人还推出了好几种新的翻译版。战后至今,岩波文库、平凡社、琢磨文库、讲坛社也纷纷推出各种翻译版。

    自从17世纪日文版《通俗三国志》刊行之后,日本大众文化的代表歌舞伎也在日本文化八年首演的剧目中提到了关羽的名字,在日本万延元年首演的剧目中提到了“桃园三结义”,到了日本元文二年更是首演了直接以关羽为剧名的剧目。直到二十多年前日本歌舞伎著名演员市川猿之助还创作了超级歌舞伎《新·三国志》。三国演义在日本民间民俗上的影响也很是深厚,日本青森县的社祭里最有人气的巨大花车就是用《三国》和《水浒》中的人物装点的。

    日本江户时期的文人梦中乐介还把三国中的刘备穿越到江户来经营料亭,孔明欠了债躲进了刘备的店铺,司马懿追债到了料亭,被孔明施计赶走的故事写成搞笑版的说书原作。

    从这里,我们可以了解《三国演义》的传播,已经从能够阅读直接中文原版的贵族武士知识阶层,经过日本读书人的翻译,演绎走向了日本的大众社会。数以百计的各类出版物舞台演目,《三国》中的生动活泼的人物故事也激动了千千万万日本人的心。

    言归正传,吉川英治的作品《三国》就是在这样的土壤里成长起来,他的作品以报纸连载方式,就像现在的每天发布的微博,从1938年8月到1942年9月之间,在覆盖日本和**地区的五家报纸上每天同步发布,历时四年才得以完成。这个事实意味着,在日本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里,在毫无娱乐可言的日本,大多数人阅读了这部作品,战后脱颖而出的漫画版三国演义的作者横山光晴等一批各类作家都是这个连载的时期里长大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文原版的《三国演义》对现代日本人来说是长篇大作,是阳春白雪,是高不可攀的经典。吉川英治从特化人物的性格属性入手,娓娓而谈及中国的人、事和国土地理风光,从而在字里行间透露了战争的血腥和对战争的厌恶,可以说是一部反战的作品。不但影响了战前战后好几代日本人的三国观,也奠定了战后三国故事在日本文学文化中的鼎盛地位。众所周知,日本战后三国故事从文学到漫画,到木偶连续剧,到电脑游戏,到商场指南书,到三国故地重访的纪录片等各种形式的表现方式真可以说是层出不穷、家喻户晓。在日本人的精神世界里,三国故事和中国人感受的同样生动有趣,同样的是人生的哲理楷模,三国故事的人气经久不息。

    这次重庆出版集团花重金购得翻译版权,以现代语翻译出版吉川英治的《三国》,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商务考量,这是一个在新世纪发生的影响足够深远的文化交流案例,体现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海纳百川。我们的祖先的文化典章以及文学作品曾经在以往的千百年中潜移默化影响了另外一个国家的人的性格、政治事物、国家运作和文化建设,回过头来我们读吉川英治的《三国》,我们会更加深切地知道中国的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人的,而且是全世界人民的。


【编辑:佚名】